心靈成長讀書筆記

【讀書筆記】《人生成敗的靈性 7 法》七大法則介紹和閱讀心得

圖片來源:博客來

人生成敗的靈性 7 法》是我在《一次讀懂自我成長經典》發現的書,是美國身心靈大師狄帕克‧喬布拉 (Deepak Chopra) 的著作,內容談及讓個體幸福的 7 個法則,在越來越重視身心靈的現代,我認為這本書的內容極富意義。

這七個法則分別是純粹潛能法則、施予法則、因果法則、最省力法則、意圖與慾望法則、超然法則和達摩法則,書後會有一週具體實踐靈性法則的建議,接下來的文章內容會按照這個順序做介紹,最後是我的個人閱讀心得。

前言

在執行這些法則之前,一定要明白的 2 點:

  • 財富不僅僅是物質。
  • 法則指的是一個從「未顯」成為「顯化」的過程。

星期日:純粹潛能法則

「純粹潛能」指的是「既無存在、也不無存在」的初始狀態,因為什麼都沒有,所以也什麼都有,在這樣的狀態下,一切皆有可能

我們的本質是「純粹」的,但會受到形勢、環境、其他人事物的影響,而干擾我們體會自己的純粹本質,如果我們不斷尋求他人認同,思考和行為也不斷期待著外界的回應,其實是受到恐懼影響,也就是說,需要被認同,需要控制,需要外在力量,都是恐懼的需要。

為了讓自己回歸「純粹」狀態,需要體驗靜默,親近大自然,學習不批判人事物。

你可以試著做做看:

  • 每天早晚各花 30 分鐘冥想。
  • 親近大自然。
  • 從一個小時開始,到一整天,練習不批判任何事物。

星期一:施予法則

「施予」也可說是「施與受」,因為我們的能量是動態的、與宇宙相互運作的,如果能量的循環停下,就會產生凝滯、結塊的問題,不停的給,才會不停的收,施予引發接受,而接受引發施予,如同「有升必有降」、「有出必有回」,給的越多,得到的也越多。

並且,當你想得到什麼,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幫他人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。當施予者發自內心、充滿喜悅且無任何條件時,回報將與之成正比。

換句話說,如果你想要愛,就學著給別人愛;如果你想要注意和欣賞,就學習多對別人注意和欣賞;如果你想得到富裕的物質,就幫助他人得到富裕的物質。

要注意的是,最強而有力的施予形勢是非物質的,如關懷、注意、情感、欣賞和愛等,都是自己很容易便能夠給出的珍貴禮物。書中提到,若你能默默的為他人祝福,希望他幸福、喜悅和歡笑,這種靜默的施予是非常有力量的。

你可以試著做做看:

  • 給別人一個簡單的祝福或讚美,一朵花或祈禱他人幸福。
  • 感激地接受生命給予自己的所有禮物,如大自然的鳥鳴、陽光,或是他人給予的有形、無形禮物。

推薦延伸閱讀書籍:《當和尚遇到鑽石

星期二:因果法則

「因果」指的是我們每個行動都會產生能量,以類似的狀態返回自身

因此,要有意識地覺察每分每秒所做的選擇,在生活中,我們很多時候是下意識的反應,比如被質疑,不自覺地生氣;走出家門就被潑一身水,就抱怨老天爺和自己作對,但我們可以選擇用別的方式回應,被質疑,也可以選擇不生氣;被淋濕,可以選擇思考晚點出門的好處是什麼。

我們遇事的反應很多時候是被「自動觸發」的,卻忘了每一個反應的當下都可以作出選擇。當你作出選擇時,不妨問問自己 2 個問題:

  • 我做的這個選擇會有什麼後果?
  • 我現在做的這個選擇,將會為我和我身邊的人帶來幸福嗎?

如果你經常冥想,就會知道所謂的「身體掃描」,這個冥想方式可以讓自己經常去覺察身體的狀況,比如哪些地方特別容易痠痛、緊繃等,我就是從冥想練習後,察覺自己特別容易緊緊繃著肩膀的肌肉,所以肩膀容易痠痛。

經常練習去覺察身體的反應,就能夠在作選擇時,有意識地跟隨身體最舒服的感覺。即便這聽起來一點也不理性,可是從科學的角度看,身體的直覺反應其實更符合我們心中所想。詳情可以看認知科學家所寫的《顛峰心智》,有很詳細的介紹。

延伸閱讀:
《顛峰心智》讀書筆記 #1 為什麼容易分心?了解大腦的運作機制
科學家教你正念冥想,每天只要 12 分鐘《顛峰心智》讀書筆記 #2

星期三:最省力法則

只要觀察大自然的運行,就能明白什麼是「最省力」,青草不用努力成長,就這麼自然長大;魚兒不用努力游泳,就這麼悠游水裡;地球不用努力繞著軸心自轉。

因此,當你在追求權力和控制他人時,是在白費能量,而當能量都花在追逐幸福的假象上,就很難享受當下的幸福。

下列 3 個要素構成了「最省力法則」:

  1. 接受此時此刻,接受目前所發生的所有事件、遇到的人和環境。接受事物原本的樣子,而非你希望它們此刻是什麼模樣,認清和理解當下的狀態,接受它,並準備好為此負責。
  2. 不為自己的處境責怪任何人或任何事,包括自己。所有問題都內含機會的種子,覺察這點能讓你把握此時此刻,將之轉化成更好的形勢或局面。
  3. 不帶防備地覺察,你已不再需要說服或勸說他人相信你的觀點,光是不再捍衛自己的觀點,就有機會獲得之前浪費掉的巨大能量。

延伸閱讀:面對恐懼,勇敢踏入未知《臣服實驗》

星期四:意圖與慾望法則

花朵、彩虹、樹木、小草、人體……任何東西分解至基本組成的分子時,全都是訊息和能量。人類的神經系統有能力「覺察」到這些訊息和能量,並主觀地將經驗到的,轉為感受、情緒、渴望、記憶、直覺、驅力和信念。

換句話說,我們有能力改變「自己的」訊息和能量,再進一步延伸至身體、環境、世界,使得事物顯化,而引發這種改變的,是源於意識的性質──「注意」和「意圖」。

無論我們「注意」什麼,都會變得壯大,可一旦轉移「注意」,無論是什麼,都會馬上消逝,而「意圖」則會觸發訊息和能量的轉化,組織無限的時空事件。但要注意的是,「意圖」要用來造福他人,並且不執著於結果,一切才能自然而然地發生

換句話說,「意圖」要結合其他法則,尤其是「超然法則」,方能帶著當下的覺察做出行動,得到最大的成效。

這邊的一句話特別觸動我:「時間是思想的運動,過去和未來都是在想像中生成,唯有現在(亦即覺察),才是真實和永恆。」這跟腦認知科學所說的「模擬」一樣,大腦的意識通常活在過去和未來的想像中,很少留意當下。

以下列 5 個步驟來實現慾望,讓「意圖」產生力量:

  1. 潛入空隙:讓自己處在靜默狀態。
  2. 立足在心無雜念的狀態,釋放意圖和慾望:在你進入第一步驟之前,可以先將意圖集中在自己的目標上,例如,你希望事業成功,就帶著這樣的意圖進入空隙,把它們種在「純粹」的土壤中,不堅持它們以什麼方式開花,它們自然會在該開花的季節開花。
  3. 保持在自我導引的狀態,守住自己的意圖與慾望,不被世俗眼光羈絆,也不受他人的意見和批評影響。
  4. 放掉對結果的執著,意思是,放棄對特定結果的執著,即便事物不一定照你想要的方式來顯化。
  5. 將細節全權交給宇宙處理,相信意圖的組織力量能編排好所有細節。

延伸閱讀:你,才是你人生的主宰《你值得過更好的生活》

星期五:超然法則

如同在「意圖與慾望法則」所提到的,放棄對結果的執著,因為執著是奠基於恐懼和不安全感,恐懼來自匱乏,而安全感難以捉摸且轉瞬即逝。若能不被執著綑綁,踏入未知,便能以開放的心態擁抱各種可能性。

你可以試著做做看:

  1. 今天我會允許自己和身邊的人有做自己的自由;不強加事情應該如何的看法;不會強迫自己解決問題而製造新的問題;帶著超然的心態投入每一件事。
  2. 接受無常,讓解答自然而然地出現。理解無常是通往自由之路,並利用無常的智慧找到安全感。
  3. 對無限的選擇保持開放心態,期盼可能發生的各種刺激驚喜。

星期六:達摩法則

「達摩」的梵文是 Dharma,意指「人生的目的」,而「達摩法則」的意思是我們以顯化的形式來實現目的。

一定有些什麼,是你能做得比其他人都好,而每個獨特的天賦有都有其獨特的需要,當這些需要和天賦相匹配時,就會激盪出創造富裕的火花。

作者以這樣的方式教育孩子:「我不希望你們專注於上學時要表現良好,也不希望你們專注於得到最好的成績進入最好的大學。我真心希望你們專注於,問問自己能如何造福人群?什麼是你自己的獨特天賦?」他甚至在孩子們 4 歲時便教他們冥想,也因為這些孩子都「專注在此時此刻此地有什麼能給」,大學時便經濟自主。

「達摩法則」有 3 個要素:

  1. 每個人來到世上,都是為了發現真實的「本我」,我們都是偶爾有人類體驗的靈性存在
  2. 展現獨特天賦(很多時候是不只一個獨特天賦)。你能做的某件事和你做這件事的某個方法,比整個地球的其他任何人都更好,而且,天賦的展現會帶你進入超越時間的覺察。
  3. 捫心自問:「我要如何才能幫助他人」而非問「這對我有什麼好處」。

延伸閱讀:人脈經營不是利己,而是利他《不是我人脈廣,只是我對人好》

我的閱讀心得

有時候可以讀讀身心靈書籍,不過,不要讀得太多,因為這類書的重複性其實很高,而且,某些理念也在成功學書籍中提過,例如:

事物是中性的(或稱空性),其意義是由我們賦予,因此,我們可以選擇要對發生的事件做什麼樣的反應。如果事情不順利,可以冷靜找出原因去改善,或者抱怨運氣不好而放棄。

心理自助書籍可能將上述的說法稱為「轉念」,成功學書籍則會說「我們有所選擇」,靈性書籍則會有「覺察當下」的說法,但本質上是一樣的。

另外,「冥想」也不再是身心靈領域專屬,已有科學家做出許多關於「正念冥想」的研究,正念指的是直接的想法,這想法不受世俗規則所縛,其性質與《人生成敗的靈性 7 法》純粹潛能法則中所說的「純粹」相類似。

在「純粹」的狀態下,因為什麼都沒發生,也就是說,什麼都有可能發生,於是,可能性是無限的。如果能用冥想清空大腦,才有機會讓自己意識到無限的可能性,有利於創作和發想,所以,我也蠻推薦你做「正念冥想」,不僅有利於創造事物,也可以改善情緒壓力。

最後,你對這本書所說的法則有什麼想法嗎?

這本書是很久以前的身心靈書籍了,會感覺好像很多內容和其他身心靈書籍重複,因為,想讓更多人明白道理,同樣的話才需要用不同方式做闡釋,不過,我覺得可以只讀這一本就好,這本內容相當於「原理」的存在,雖然很短,但可以花些時間細細理解與推敲。

希望我對這本書的解讀對你有幫助。

14
你一個月讀幾本書呢?

這是一個小小調查,你可以在最後一欄留下別的意見喔~

If 'Other' is filled, checked answers are ignored.

You will be redirected

Share this post

始終相信閱讀能夠無比貼近生活,你生活中的疑難都能透過閱讀找到解答。年近40,依舊擁有旺盛的好奇心,很容易就被新的事物、新的知識挑起興趣,是生活懶散但大腦不停運轉的女子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