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成長讀書筆記

【讀書筆記】治好你的拖延症!用「12 週工作法」完成想做的事

圖片來源:金石堂

你每年設下的新年新計畫都成功了嗎?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你需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:

  • 目標是你真正渴望的嗎?
  • 目標是不是太多了?
  • 你年初設下目標後,不到年中就放棄了?

如果你的目標不是真正渴望的,也就意味著沒有動力去完成,在《12 週做完一年工作》裡,所有目標都應該跟你真正渴望的願景連結起來,可以的話,寫下來,貼在你任何看得見的地方,每次想放棄的時候就大聲念一次。

其次,用 12 週完成一年工作,不代表要完成「所有的工作」,實際上,我們只需要完成「少數真正有價值的關鍵工作」就能完成目標。因此,包含家庭、生活、健康、學習的所有領域,最好精選 3 個以內的目標去完成,這樣可以聚焦所有的時間和精力。

最後,如果太快就放棄,除了沒有連結願景以外,很可能是把執行時間拉得太長了,人性就是喜歡趕在最後一刻完成,這也是為什麼定下三個月的計畫強於定下一年的計畫。

市面上有太多關於目標和時間管理的書籍,我認為《12 週做完一年工作》結合了 OKR80/20 法則、原子習慣等概念,配合實務經驗,整合出一套簡單易行的系統工作法,讓每個人都有辦法完成目標,如果你之前試過好幾種都沒用,那就在今年的新年新計畫裡試試吧。

這篇讀書筆記分成三個部分,從「什麼是 12 週工作法」開始,再談談「如何執行 12 週工作法」,最後才是我的個人心得。

「12 週工作法」是什麼?

12週工作法

「12 週工作法」看起來好像只是把實現目標的時間縮成一季三個月,但其實是一套從心法到招式的組合拳,需要搭配核心原則、目標管理與時間管理才能做到,其概念是從運動員的訓練法所衍生的。

在限定時間內,運動員會一次集中訓練一種技能,通常為四到六週,每一輪的四到六週之後,再依序進入下一項技能的訓練,並透過這種方式,使每種技能都得到最大的發揮。

因此,布萊恩‧莫蘭(Brian P. Moran)和麥可‧列寧頓(Michael Lennington)將這個週期化、結構化的概念用在「目標管理」,透過規劃,將專注力放在每一週、每一天的關鍵事物上,提高完成績效,從而避免被那些看似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分心。

從現在開始,每一年就是 4 個 12 週,但一年需要執行幾個「12 週計畫」因人而異。每個「12 週計畫」結束後,可以安排一小段的休假,不論是三天還是一個禮拜都可以,並抽出時間來反省自己的做法,在下一個「12 週計畫」重振旗鼓。

「12 週工作法」的優點是:

  • 代表你一年有好幾個機會可以衝刺,也有充足的休息時間。
  • 12 週的時間長到可以完成一個目標,又短到可製造出一種急迫感。
  • 可以只集中精力和時間在影響最大的少數關鍵事物上。

應用「12 週工作法」管理目標的 5 個步驟

12週工作法

1.願景

一個強大的願景必然滿足個人抱負,並與事業理想保持一致,才能產生強大的情感連結,確保行動的持久性與持續性。為了這個願景,你可能需要每天五點半起床、忍耐不吃零食、努力訓練、做很多不喜歡的事情……

設定願景時,不管多大都沒關係,先不要想「不可能」,而是要想「我如何才能」,並把時間設定在下列三個範圍內:

  1. 5 年後、10 年後或 15 年後 (長期願望)
  2. 3 年後 (短期願望)
  3. 12 週後

把所有想到關於願景的感受、經驗與意義,都寫下來,越具體越好,練習思考行動背後的動機,讓其產生力量,幫助你度過各種難關。

>>在思考願景時,要夠大膽,不夠大的願景無法促使我們做出改變。找出真正有連結的願景後,放在每天都看得見的地方,確定每天都在做「最重要的事」。

2.規劃

雖然「規劃很重要」是句廢話,但它是所有工作法在執行時最重要的一環,無法忽視也不可省略。每個目標都要個別規劃執行的策略與具體行動,你可以用 SMART 原則來規劃,或參考《12 週做完一年工作》的 5 個原則:

  1. 具體且可衡量:把所有目標都量化或質化,例如:一天要做多久運動、深蹲幾下?每次運動的心率應該達到多少?還是一天要打幾通電話?每通電話是否都要請客戶轉介?
  2. 正面陳述:把重點放在希望發生的正面事情上,與其避免 2%的出錯率,不如把焦點放在正確率 98% 上。
  3. 合理的延展性挑戰:如果是絕對不可能辦到的事情,就退一步,假設你從未請客戶幫忙轉介,就把「每次都請客戶轉介」的策略改成「每週至少請一個客戶轉介」。
  4. 分配責任:適用於以團隊為單位執行的目標,當然,如果是個人的目標,就需要自己為此負責。
  5. 要有時間限制:有的事務是一次性的,需要定出明確的時限;有的事務則是例行性的,需要每週或每天都執行。

>>規劃的方法有很多,除了 SMART 原則,還可以參考 OKRPDCA,但不管使用哪種方法,都要用 80/20 法則做出取捨,只須完成影響最大的關鍵目標和策略,幫自己省下精力和時間。

3.追蹤管理

完成規劃後,並不是埋頭苦幹就好,每一週都要追蹤完成度和績效,在這方面要誠實,不需要因為沒有完成得夠好而灰心,有問題就找出問題。

具體來說,追蹤管理會有下列兩個步驟:

  1. 每週花幾分鐘時間為自己的執行力打分數。
  2. 參考正在執行的「12 週計畫」,規劃本週要完成的關鍵事務。

每週只需抽出 15 分鐘完成以上步驟,通常會是週一早上或週五下午,只要每週都確實安排固定時間完成這項工作便行。值得注意的是,關鍵事務以外的雜項應該另列一份待辦清單,避免自己又去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。

4.評量

「評量」和「追蹤管理」不同,「追蹤管理」是目標的執行程度,而「評量」指的是目標績效的「領先指標」和「落後指標」。以目標「減重 5 公斤」為例:

  • 落後指標:減重 5 公斤。
  • 領先指標:每週攝取熱量在 1200 大卡以內、每週至少做三次 20 分鐘的運動。

由於「12 週計畫」是以「週」為單位,因此每週最好評量一次。評量的結果不佳也不要緊,畢竟這不是用來自我厭棄的辦法,而是要找出績效不佳的原因來調整改進,即便最後完成度只有 65%,也依然比什麼都不做要強上許多。

>>關於「調整」的作法,我另一篇 PDCA 的文章比較詳盡,有需要的話可以參考。

5.分配時間

時間是有限的,所以我們選擇去做「最有影響的關鍵事務」,在這個前提下,你只能把時間擠出來,去做那些看起來不急但其實很重要的事。「12 週工作法」和《深度工作力》一樣,使用「時間塊」來管理工作時間,主要分成下列三個時間塊:

  • 策略時間塊:以三個小時為單位,每週一次即可,通常安排在每週的第一天或最後一天,包含當週執行的追蹤管理、績效評量和下週的關鍵事務安排。
  • 緩衝時間塊:以 30 分鐘或一個小時為單位,每天安排一到兩個緩衝時間塊,集中處理行政雜務。
  • 抽離時間塊:以三個小時為單位,每四週安排一次,等「12 週計畫」運作順暢後,一週安排一次,主要用來做跟工作完全無關、讓你身心舒適的事,避免倦怠的問題產生。

深度工作力》是把執行工作的時間都分割成一個個的時間塊,每個時間塊之間要設下緩衝時間,避免突發事件,如果提早完成,就執行下一個工作,不過,「12 週工作法」沒有規定執行工作的時間管理該怎麼做,只強調規劃、集中雜物和放鬆的時間。

所以,在安排每週「時間塊」時,會有下列 5 個具體的步驟:

  1. 週一早上抽出 15 分鐘檢討上週的狀況。
  2. 安排三個小時的「策略時間塊」。
  3. 每個工作日安排一至兩個「緩衝時間塊」,通常會是上班一個、下班一個,實際時間的長短以自己的雜務量而定。
  4. 每週或每月安排一個「抽離時間塊」。
  5. 安排當週所有的重要活動,如會議、面見客戶、主要業務工作、執行專案、銷售等等。

所有安排的事項要以提升事業層次和實現願景為主,並且,在「策略時間塊」裡要專注,避免多工而分心。此外,每週一早上抽出的時間除了檢討,也要因應當週的狀況稍微調整時間塊。

應用「12 週工作法」管理目標的 3 個基本態度

1.當責

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,這並不容易,但你依然需要避免落入受害者的心態,書中建議了 4 種方式:

  1. 決心不再當受害者:與其抱怨環境與他人,不如自己拯救自己。
  2. 別再自怨自艾:這樣的情緒很容易抑鬱,學會用正向的思維看待事情。
  3. 願意採取不同的行動:採取行動不僅會改變結果,也會改變對人對事的態度。
  4. 與「自我負責」的人在一起:遠離受害者心態和愛找藉口的人,如果對方是很重要的人,就發揮影響力,從自己做起。

無論在何種情形下,你始終、總是、永遠都有選擇,即便某些特定情況下的選擇沒什麼吸引力,但仍然有所選擇──要牢記,這是能賦予自身力量的差別所在。

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,也不會每次努力都能得到想要的成果(尤其是第一次嘗試時),可即便是失敗,也充滿了意義,將其視為寶貴的回饋,用以改善未來的結果。

2.承諾

「承諾」指的是對將要發生的未來負起責任,無論是對自己,還是對別人,一旦許下承諾,就有履行的義務。但為了確實履行,你可以思考每項承諾背後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,以能接受的先執行。

例如,你想要減重 5 公斤,列出所有該做的關鍵事務及付出代價後,你覺得「不吃零食和飲料」和「保持健康飲食」這兩項雖然會失去吃東西的樂趣,卻是最能接受的,那就先在下一次的「12 週計畫」執行這兩項關鍵事務。

如果是對他人的承諾,要記得的是,別人寧願你拒絕,也不希望你食言,每次不好意思拒絕別人時,就思考是當下的拒絕後果比較嚴重,還是你食言的後果比較嚴重。

3.卓越的當下

「卓越的當下」是指「當你選擇做出改變的時候,就已經成功了」,就像一位獲得奧運金牌的運動員,並不是在奪金牌的當下獲得了卓越,而是在他每天花好幾個小時在訓練場訓練的時候、努力吃有益食物的時候,在做這些事情的當下,他就已經是一個卓越的傑出人物了。

現在沒有取得成果或成就,不代表未來不會,只要你決心做出改變,就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人了,而非凡的秘訣在於,在不想做的時候,多做一點點

每一天、每一週,最重要的是,當下履行承諾的自己。

我的個人心得

成功並不是發生在取得成果的時候,而是在更早以前,在一個人決定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的時候。
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對這句話產生共鳴,最起碼我是。與其喊喊「珍惜時間」的口號,不如就把一週當作一個月來過吧,誰曉得明天會如何呢?

有句電影台詞是這麼說的:「明天,就是比永遠多一天。」如果「明天再做」,那就表示明天永遠不會到來。

新的一年又快要到了,你的新年新計畫是什麼呢?在這一年,不要再設年度計畫了,把一週當一個月來過吧,設下一個「12 週目標」,好好的過每一天,達成後再痛痛快快地放假,不比懷著負罪感偷懶來得更好嗎?

希望這個簡單易懂的工作法,可以幫你完成更多想做的事。

15
你一個月讀幾本書呢?

這是一個小小調查,你可以在最後一欄留下別的意見喔~

If 'Other' is filled, checked answers are ignored.

You will be redirected

Share this post

始終相信閱讀能夠無比貼近生活,你生活中的疑難都能透過閱讀找到解答。年近40,依舊擁有旺盛的好奇心,很容易就被新的事物、新的知識挑起興趣,是生活懶散但大腦不停運轉的女子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