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人成長讀書筆記

【讀書筆記】自由工作者避免窮忙的4個人生計畫《零工經濟來了!》

圖片來源:HYREAD

如今是2021年,《零工經濟來了 : 搶破頭的MBA創新課, 教你勇敢挑戰多重所得、多職身分的多角化人生》這本書距今也已出版三年的時間,而原著是2016年在美國出版,因此,就現在的我來說,內容已經不算是多新鮮了,不過,作者黛安‧穆卡伊很完整地將一個自由工作者應該如何規劃工作組合、建立個人品牌、安排休假、財務和退休計畫等等都羅列出來。

這原是一堂MBA的課程,因此,每章都會給出練習,可以幫助你好好想想一個自由工作者的人生要怎麼過。

人生計畫之一:工作組合

講到自由工作者,通常我們會想到接案的SOHO,舉凡各種設計、寫程式、作家、講師、特約顧問等都是,不過,自「斜槓」一詞出來,大家也開始去設想要怎麼把興趣當副業,或者找一些容易賺錢的行當,當作副業自主加薪。

不過,這裡不單純講副業收入,而是建議每個以非正職收入為業的人,都應該要有兩種以上的工作組合,以避免突然斷炊。除了主要工作,請大家思考如何兼顧個人興趣和專業,就算是不賺錢的事情也應該考慮進去:

  • 你目前所在產業有什麼相關兼職可以做?
  • 衡量自己的技能是否可以擔任某種新興產業的顧問?
  • 出於興趣或使命感的非營利機構志工。
  • 在成人教育機構或者大學以專業技能兼課,或教授實用技能,如廣告投放、考取食品證照、攝影、剪輯等,或興趣相關的手工業、藝術、烹飪等技能。
  • 創設小型事業,或銷售和主要工作無關的商品(自製首飾、美味手工糖果)或服務(企劃案、大學課輔)。

零工經濟是以技能為本的經濟。新的勞動市場重視的,不再是學歷、頭銜和其他傳統的成功標記,而是能夠貢獻於潛在雇主和客戶的特定技能。

──P64

人生計畫之二:建立個人品牌

穆卡伊認為,自由工作者屬於「自闖階級」(hustling class),必須想辦法評估並提升自身的技能與價值,也要時時留意趨勢,對市場上人才的需求有一定的敏銳度,可以透過線上學習平台進修各種需要的技能,並透過接案平台培養工作經驗和提高能見度,甚至自行設立部落格分享觀點、知識或專長,磨練創造內容的技巧。

她還鼓勵大家透過寫作或演說來擦亮個人的招牌,也盡量參與和興趣、專業相關的活動、成立小組,更不要忘記積極開拓人脈,增進人脈的弱連結,因為,根據史丹佛大學社會學家馬克‧葛蘭諾維特(Mark Granovetter)的研究,一般人找到新工作的機會,只有不到20%來自強連結,幾乎80%是來自弱連結。

如何行銷自己?

書中提出集客式行銷(Inbound marketing)與推播式行銷(Outbound Marketing)這兩種方式提高你的能見度,前者運用選題、評論及創作這三個步驟,後者則運用參與、連結和故事等三步驟來實行。

Matilda已讀-零工經濟來了-行銷自己的三步驟
《零工經濟來了》關於行銷自己的三步驟(圖片為自創)

如何請人推薦?

穆卡伊認為,請人幫忙等於同時要求介紹人動用他的時間、心力和社會資本,因此,在「請求」時,必須對介紹人的時間、心力和社會資本均表達尊重

  1. 時間方面,如:「我正在應徵XX公司的XX職務,我從你的LinkedIn得知你認識在那裡服務的XX,不曉得你是否願意引介一下?」
  2. 心力方面,可以提供介紹人一個可以立即轉發的電子郵件,用一兩句話自我介紹,並附上社交平台的自我介紹連結,並簡短說明你為什麼想和對方互動/見面/談話。
  3. 社會資本方面:安排見面時間時,你必須積極主動,見面時要全神貫注,表達清楚,而結束時記得道謝,事後讓介紹人知道雙方已經聯繫及結果如何,也是一種禮貌。

建立人脈的最後一步是「維繫」,用行事曆或工作表的形式,系統式地建立並追蹤關係,每週檢視一次。盡量使用可以往外拓展人脈及繼續維繫人脈的系統。

不要忘記「給予」

除了「請求」,我們必須「給予」,才能維持人脈的平衡和強度,而且,出於真誠的舉動,才能帶來真誠的人際關係。

「給予」可以是小小的善意或是實質的幫助,但不要給人太過敷衍的感覺,如:「我要怎麼幫你?」理想上,最好周到清楚,目標明確且具體:「我的朋友XX是XX公司的資訊科技部門主管,如果你願意,我介紹你們認識,你可以向他解說你們的技術產品,看看他覺得如何。」同樣地,「請求」和「給予」一樣,都要周到清楚,目標明確且具體 。

最後,她提醒「你也許無法協助每一個人,當然也無法立即給予,但如果是重要的人際關係,就仔細傾聽,過一段時間,你會找到付出的方式」。

對打造個人品牌有興趣?你可以看看這篇文章:暢玩一人公司-閱讀筆記與心得

許多人不想應付「永久的職涯奮鬥」這種麻煩。他們認為,如果沒有要找新工作,思考個人品牌、維持社群媒體曝光度,或是耕耘人際關係,太過費事。這些人將會是輸家。不管你想不想上場比賽,比賽永遠都在你身邊。

──《自我再造》(Reinventing You)作者朵麗·柯拉克(Dorie clark)

人生計畫之三:時間管理

檢查行事曆

每個人都知道時間管理很重要, 穆卡伊卻認為太多人將時間花在自己並不想要的事物上,所以,管理時間前,要先思考三個問題:

  1. 我認為的成功是什麼樣的?
  2. 我想要的生活、價值觀和優先事項是什麼?
  3. 我想要的人生是什麼?

然後,打開你的行事曆,瞧瞧去年都在做什麼,再找出三個部分:

  1. 我每週和每月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做什麼?
  2. 我周末在做什麼?
  3. 是否有休假或真正的休息?

如果你的優先事項是家庭,那麼你真正花在家庭聚會和陪伴家人的時間有多少?如果你的優先事項是做斜槓,那麼,你真正花在斜槓上的時間有多少?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,練習在空白行事曆上先填入最重要的工作和活動,之後再依照重要性填入其他。

想讓時間更充足?你可以試試這四種做法:

按性質排工作:書中提出「創作者」和「管理者」兩種模式,建議依照不同的性質安排工作,前者在創作時必須有完整的時間,用一個上午或者一整天為單位,後者通常與人際互動和行政管理有關,可以安排得比較瑣碎,如半小時為一個單位等。

量化時間:如果很怕自己浪費時間,你可以給自己兩個選擇,如看英文15分鐘或看廢片15分鐘,用這方式用來提高對時間的知覺,怎麼選擇,取決於你覺得哪件事更重要,或者,改變說法,別說「我沒時間」,改說「那不是我優先要做的」,最後,想辦法用APP或各種科技工具去記錄自己的時間都花在哪邊量化自己的時間,改變陋習。

修改計畫:如果有太多已經安排好的工作或活動,卡得你不上不下,那麼你需要更動這些計畫了。可以先中止或取消你覺得不必要的行程,減少各種需要時間往返的行程,改為電話或線上,接著,推遲某些能夠延後的事情,給自己一點喘息時間,最後,考慮時間成本,有些工作委託出去更值得。

時間成本:把時間量化成物品的價格。比如,把生活上的物資換算成工時,假定你的工時是160元,買一件大衣是3000元,等於你工作快19個小時才能買一件大衣,當然,你也可以覺得很值得,這個方式只是幫助我們去思考為什麼工作。

練習安排休假

穆卡伊希望讀者可以練習在工作與工作之間安排休假計畫,自由工作者的休假不取決於周休二日,而是工作規劃。你可以安排一段時間的旅遊、追求嗜好、做志工或完成個人想做的任何計畫,也就是說,安排工作時,就應該要把休假納入規劃裡面。

可以休假多久?看你能夠為自己準備多少休假基金,比如,離職前若有一筆資遣費,或許可以爭取下一份工作的時間往後一些,在這個空檔做自己的事情,當然,前提是你目前沒有財務缺口。要是真的沒有經費,那延後一年或兩年的時間,是否能存下這筆金額?又或者,縮短休假時間、把部分工作納入休假、在低成本的地方旅遊都是可行的做法。

「我們擅長張羅生計,卻往往拙於經營人生……我們在富足的年代,精神飢渴。」

──大衛‧梅耶斯(David Myers)

人生計畫之四:理財與退休

大家都知道理財很重要,但與有固定現金流的正職員工相比,自由工作者更需要做理財規劃,小至平時的消費紀錄,大至高額的固定支出,如房子、車子等,確保每一筆支出都花在刀口上。

書中建議,不管是時間管理還是財務規劃,都先考慮自己想要過的生活是什麼樣的,才能知道對自己來說,最優先要做的事、最應該要花的錢是哪些,如果對你來說,有保障的固定收入是最重要的,那全職工作更適合,畢竟每個人都不一樣,可假如你已經選擇成為自由工作者,更精準的消費就是必要的。

檢視支出與財務,是否與理想生活一致

跟檢查行事曆一樣,檢視去年的財務支出狀況,如果沒有記帳習慣,就想辦法開始培養這個習慣,以評估自己是否真的花錢在想要的生活上,如果沒有,削減跟理想生活無關的支出。

在檢視支出時,思考以下幾個問題:

  • 計算全部儲蓄(所有帳戶、股票、定存和基金),並算出每月平均支出,檢視沒有收入能支撐幾個月的時間
  • 最重要的支出是什麼?
  • 有任何固定支出可以減少嗎?或者改變消費習慣?
  • 六個月內,能達成的每月最低支出是多少?
  • 每個月要多少收入,才夠生活和儲蓄?
  • 目前的生活開銷是低於還是高於收入?

從儲蓄和收入兩方面增加財務彈性:

Matilda已讀-零工經濟來了-增加財務彈性
《零工經濟來了》建議增加財務彈性,圖片來源(自創)

規劃財務與退休

書中把財務規劃和退休計畫分成兩章,但我覺得財務規劃跟退休是綁在一起的,要規劃退休,就得考慮平時要有一部分儲蓄或投資用於將來的退休生活,不過,書中提到,她發現美國很少人將退休納入理財計畫,這其實不太安全,不僅僅是因為美國的醫療很貴。

根據統計,美國有超過一半的40歲以上勞工預期超過70歲才退休,但最近的調查發現,約一半的退休人士因為健康或殘疾意外地離開職場,因此,超過70歲才退休是很危險的想法,況且美國的退休金並不支援退休後的醫療支出。

穆卡伊覺得,真正想做的事不必等到退休才去做,可以在工作與工作間安排迷你退休生活,或者考慮預算和成本,把退休生活變成創作的一部分,轉成影片或文章,或許能創造一點半自動收入。

後面其實還提到應該把「所有權」換成「使用權」,以租代買,甚至可以隔一段時間就換城市居住,但我覺得大部分人大概很難脫離擁有房子和車子的想法,不過有一點可以先考慮,她認為,除非用現金買,否則有負債對自由工作者而言是一種限制

你穿著為工作買的衣服、開著還在付貸款的車去上班;你上班,是為了賺錢買衣、買車、買一棟你整天不在家才住得起的房子:這叫「正常」。

──專欄作家 艾倫‧古德曼(Ellen Goodman)

個人想法

這本書距原著出版的時間已經有五年了,五年前,多工組合和自主職涯還是很新的概念,從這點來看,好像減弱了一些閱讀的價值。

不過,以我個人來說,我還蠻欣賞作者把斜槓當作整體的職涯在規劃,不只是「我要多幾份收入、做自己想做的事」而已,如果專業不夠、財務不夠健全,那得繼續努力,也要把個人品牌、人脈建立和財務規劃等等計畫納入,才是比較完整的個人職涯發展脈絡。

但我還是想小小吐槽一下,作者很愛創新名詞,比如「燒錢率」這種,又為了豐富內容,在時間和財務這兩章塞很多零碎的概念…….總之,除了前兩章,都有點瑣碎,並不是很好讀。

如果有人對這本《零工經濟來了》有興趣,我雖覺得讀起來不夠通順,也覺得內容還是挺充實的,只是,這本書在博客來已經找不到啦,目前只剩誠品網路書店還有。

Share this post

始終相信閱讀能夠無比貼近生活,你生活中的疑難都能透過閱讀找到解答。年近40,依舊擁有旺盛的好奇心,很容易就被新的事物、新的知識挑起興趣,是生活懶散但大腦不停運轉的女子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